Search


#面對親友的罹病或噩耗,我們能做的,不一定是陪著他們「解決問題」。

  • Share this:


#面對親友的罹病或噩耗,我們能做的,不一定是陪著他們「解決問題」。

這一個月,
陸續得知了幾個朋友復發的近況、有人的親友也生病了、有些人穩定、也有些人病情不斷加劇惡化⋯

上一次我們還在激昂的交換彼此的願景、再聽到消息時,卻是非常令人揪心的結果。

我們都才二十~三十歲,
面對的卻是以前大多五六十歲才會談論的話題,像是「健康」、「死亡」、「生命的意義」。

這片土地、這個環境、這個地球,
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情呢? 為什麼罹癌的人口越來越多?

這明明不是小病、為什麼罹病成長率逐年提升?年輕人罹癌的數量也逐年攀升?

這明明不是小病、為什麼門診外人龍排得像掛號感冒那樣?

今早,我的朋友打電話來告訴我,
今天的活動他真的無法出席了,因為他現在身體真的好痛好痛,懷疑是癌細胞跑到哪裡去了。醫生也檢查不出來是什麼問題,只能開給他最強止痛藥,讓他先回家休息。

電話傳來朋友的聲音,充滿苦痛,我不知道他是否在哭泣,但感覺得出來他非常害怕。

我看著窗外,
天氣是那麼的好、陽光是那麼和煦,
電話的聲音是那麼的不真實,彷彿平行世界。
我知道有事情在發生,卻沒有能力「干預」。

我只能告訴對方
「沒問題,放心交給我,你好好休養就好。」

掛掉電話,
我的腦袋一片空白。

我以前是那麼的嫌棄我母親,在我罹癌時對我百般控制和無止盡的焦慮。但在那個當下,我突然理解我的母親了。

直到今天,
我才總算能稍微體會「照顧者」、「陪伴者」的心情。

那些焦慮,來自於「無能為力」的恐懼。

我只好求助於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朋友,
尋求建議。

她說,
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,就只有「陪伴」。
讓他知道自己不孤單、想有人陪大家都在,就已經足夠。然後她提醒我,千萬不要做多餘的事情,像是會讓病患感覺自己是個「累贅」的事。

和朋友聊完後,我有漸漸釐清頭緒,
我想,我不必為「沒辦法幫上任何忙」感到有罪惡感或是心情沮喪、甚至是責怪自己「為什麼做不到」。

身為「照顧者」、「陪伴者」,
反而要先堅強自己的心靈。

沈澱下來,才能更看清楚下一步是什麼。
冷靜下來,才能更理性分析對方需要的是什麼。

用對方「舒適」的方式,給予對方協助,才是最好的解法。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思思念念希望我與母親的相處平衡。

重點從來就不是「解決問題」,
而是陪伴當事人「渡過問題」。

今日有感,
與大家共勉之。

拜託大家都要健健康康的!
千萬不要罹癌!

#癌友有嘻哈
#我們都有病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謝采倪,在26歲那年確診淋巴癌。骨子裡很悲觀,所以深知「樂觀」面對疾病有多難。正在持續透過創作、筆耕,傳遞更多關於病的人事物及他們的故事。
View all posts